大同中学“中国文博视界”区级德育共享课程研学活动以“行走上海寻根探源”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参观上海近郊博物馆、历史建筑,以触摸上海历史,探寻上海发源之根。2021年暑假,大同学生事先了解探访地相关历史、具体行走地点的相关内容,分组带着课题和思考,行走了松江、嘉定两个上海的发源地。
7月16日,二十余名研学成员探寻上海之根——茸城松江。中山老街是松江有名的历史老街,学生要探访老街上的代表建筑——雕花楼,了解其作为名绅杜岭梅为女儿出嫁所筑的楼房所体现出的那个时代松江人生活的繁奢与精致。漫步在中山老街上,大多店门已被水泥封死,沿路的水泥房子木头屋,蒙着灰尘落了锁,萧条的景象预示着曾经热闹的街道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消失,以此探究一条街道在城市发展中的历史变迁。松江有两座名塔——方塔和西林塔,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在了解塔的历史文化基础上,比较其不同的功用和形制。醉白池是松江著名景点,但它除了优美的风景,还传承着董其昌的手迹、风雅,学生在了解这座古典园林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探寻到其中的雪海堂曾经留下过诸多著名革命家宣传新思潮的身影,成为当时的革命前沿,具有时代先锋意义。
8月1日,十余位研学成员漫步古镇老街、探访文化场馆,以行走的方式探寻嘉定的历史与文化。
嘉定竹刻具有400多年悠久历史,明代中后期,朱鹤祖孙三代开创了以深浮雕和透雕为主要形式的嘉定派竹刻艺术。2006年,嘉定竹刻被收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现在嘉定竹刻只有一位传承人,早已式微。朱氏三代能开创竹刻艺术及其当下衰败的原因,学生在嘉定竹刻博物馆里皆找到了答案。
古城墙算是古城的传统标志。嘉定西水关城墙遗址下,学生不仅触摸到绿植披覆下断壁残垣透出的历史厚度,还了解原本城墙内嘉定古城的格局,行走过四通八达的州桥老街,穿梭于小巧曲迂的秋霞圃,见识了江南仅有的工字庙宇格局,更是体悟到高衍孙清廉爱民、石童子舍身救城、嘉定民众团结抗敌的精神力量。
嘉定博物馆详细地介绍了嘉定的建制沿革、经济发展、人文艺术、民俗文化等。通过文物和多媒体展演,学生不仅探寻了许多与嘉定乃至整个上海相关的历史知识,也感受到了嘉定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民族精神。
通过此次研学,同学们在课堂之外,以行走、研学的方式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探寻了上海背后的历史、文化与精神。此主题研学活动希望把旅游、学习和研究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寻访上海的起源、历史,领略上海的文化基因,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撰稿:陈珏